本書為長年浸淫兒童文學的台灣兒童文學協會理事長趙天儀所著,作者有感兒童文學未得到應有的重視,加之以評論的缺乏,從而整理編輯自己與他人相關的專論與演講。

內容分成三大部份,第一部份先從亞洲的兒童文學俯瞰各國的脈絡,接著將台灣兒童文學的歷程分為兩個階段,分別是日治時期與國民政府時期,以及兒童詩語言的演進,也區別了成人為兒童所寫的童詩與兒童自己所寫的兒童詩,在目的與呈現方式羅列比較。接著兩篇專論補充,其一為黃海的兒童科幻小說,關於宇宙意識與科幻世界。另外一篇則是全方位作家林鍾隆,在創作上遊走於成人文學與兒童文學。最後一篇著墨於台灣兒童文學與文學教育,先細分兒童文學的三個階段,幼兒、兒童及少年文學,不同年齡有不同的需求。也列舉出多位兒童文學作家如鄭清文、鍾理和等等,雖然有些人寫作之初並非以兒童為對象,或者不僅僅只適合兒童閱讀。文末提到兒童文學對於兒童教育的重要性,是開發與建構的必經過程。

第二部份是出自台灣童話文學討論會的演講,分別是趙天儀「台灣童話文學的出發」為開始,陳千武「童話創作論 童心的鈴鐺」希望不論老少都要保有童心的鈴鐺搖響純真的聲響;林鍾隆「童話要給兒童什麼?」認為不需強迫教訓,強調趣味是童話的外表,只要兒童在作者提供的故事中,借虛擬而收到真實的磨練;鄭清文「民間故事的改寫」提到改寫就是要加入新東西,而產生不同的意義;傅林統「童話魅力無窮的文學類型」提到保羅.亞哲爾認為童話是「美麗的水鏡」,照見自身與社會,引人入勝又富涵深意。

第三部份是作者的演講,偶有重複之處,但因為本身廣博的涉獵和經歷的豐富,相對於前兩部份更為有趣。內容有作者童年的環境,經歷日治時期、國民政府甚至後來相關的閱讀,語言的學習和世界的探求,特別是俄國的文學,雖然自謙能力尚淺,卻能從相關論述中看見其深厚的底蘊。

附錄是邱各容的「打斷手骨顛倒勇致力於兒童文學研究學術化的趙天儀」,對於作者的經歷有詳盡的描述,原本任教於台大,因為當年白色恐怖的「台大哲學系事件」而去職,輾轉來到靜宜大學,開始開設兒童文學相關課程,並致力於推展與創作評論。一路上雖然遇上諸多困難與險阻,但從邱文中可以看見一個不抱怨、努力積極向上的「讀冊人」,推廣也提攜後進不遺餘力。

整本書是集結舊文而來,所以完整性略顯不夠充足,這點從前兩部份的行文上就可以看出,但勉強可以作為兒童文學的引本。相對於此,附錄所提示的作者傳記是更吸引我的,畢竟前面是客觀的介紹,而這卻是實在走過的人生,看著從不倦怠閱讀求知與人分享的身影,一方面敬佩、另一方面更要勉勵自己,也要在這條路上努力不懈怠。

 

 

其他延伸:

 

1. 趙天儀相關著作in 博客來:

http://search.books.com.tw/exep/openfind.php?cat=001&key=%BB%AF%A4%D1%BB%F6

2. 台大哲學系事件in wiki

http://zh.wikipedia.org/wiki/%E5%8F%B0%E5%A4%A7%E5%93%B2%E5%AD%B8%E7%B3%BB%E4%BA%8B%E4%BB%B6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apowluca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