儘管寫作主題各異,朱天心和父親朱西甯與其姊妹朱天文、朱天衣同為台灣重要作家之一。本書初版於1992年,作為朱天心從半自傳式的花園小品、轉變為走入離開自身的旁觀之作,從深受胡蘭成影響的自觀角度抽身成為不同的風貌,小說集中缺少了傳統小說必備的元素如情節、角色等等,反而像是一篇篇頭頭是到的辛辣散文。(此指中肯中的的描述,不是所謂的八卦鹹濕)

「我的朋友阿里薩」講的是中年後有錢有閒卻失去精神寄託的人。「想我眷村的兄弟們」是描述那群來自眷村的男男女女,小世界到散落社會的後來。「從前從前有個浦島太郎」則是寫一個因為政治迫害而禁絕時外的男人,重回社會後所面對的時間斷裂。「預知死亡紀事」說的是一群異於常人的老靈魂,是先知還是瘋子,無處不在。「袋鼠族物語」描述成為人妻之後,永恆失去自我的女性。「春風蝴蝶之事」透過不知名的描述者描述同性戀的世界,包括女同。

不僅是敘述的對象,甚至敘述者本身都跳脫了單一角色,而是一群類似的人。對於本書或者朱天心,不論書籍或網路上皆有豐富的資料,甚至將其創作歷程、風格或者改變有更深的著墨,這裡我也不好意思多班門弄斧。

這本書幾年前曾經翻過,但當時抱著看故事的心態,看過也就過了。而這次是因為朋友看了我寫的小說後,感覺到一些雷同於是推薦。不知是因為如此,或者年齡大了些,不敢說多懂,但似乎看見了從前沒注意過的。

作為重遊故地而想起的往事,朱天心成功的地方在於那廣博的厚度,每一個他所要描述的對象都有累積。可能從他學歷史的背景有關(也有人說是百科全書式的寫作),去除了小說的元素,應該會覺得冗長的歷史背景,卻在文章中次第推展而不突兀多餘,那些精闢的說法讓即使沒有經過那些生活也能認同,因為非常豐富,讓那些人彷彿活生生的出現在眼前。

即使小說是虛構是想像,仍是必須紮根在現實的基礎,即使是蒐集來的資料而非真正經歷,也能夠說服讀者去相信,即使裡頭有些意識形態,或許是推翻或許是匡正,對我這個年齡的人不太能觸動的,都因為這些細節和一貫的邏輯而能夠理解(若說感動就有點多了)。

而即使這麼不像小說的刺激緊湊,但每每到了結尾,又留下一個意味深長的突然收束,讓人有所懸念。像是「我的朋友阿里薩」那封始終未收到的信,「想我眷村的兄弟們」最後還沒數完的小時候身旁的兄弟,「袋鼠族物語」那些沒說出來我們卻十分清楚的理由,或者「春風蝴蝶之事」因為妻子寄給A的信破解了前面一連串的獨白。

適時的推進與收束,還有充實的故事內裡,這些點,都還需要繼續努力學習的。

 

 

其他延伸:

1. 「想我眷村的兄弟們」in 博客來:

http://www.books.com.tw/exep/prod/booksfile.php?item=0010195810

2. 朱天心in wiki

http://zh.wikipedia.org/zh-tw/%E6%9C%B1%E5%A4%A9%E5%BF%83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apowluca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