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看了兩本攝影集,一本是純自然、四季的山丘,另一本則是重慶這個山城小巷的黑白攝影紀錄,前者是顏色與開闊的結合,後者則是濃濃的懷舊味道。
或許重點不在攝影集本身,只是突然有感而發,關於文字和畫面的矛盾。
這學期修了一門叫做「電視新聞」的課,瞭解了一再強調關於畫面的捕捉,如果有了畫面,文字甚至可以不要,如果有了畫面、為甚麼還要文字去畫蛇添足,除非沒有畫面,只好任由文字天花亂墜去彌補。

  我向你描述,田是由好幾種顏色的方塊組成,而天空、還有特立之下的一排綠樹,幽幽地和田地分庭抗麗,如果我要的是那絕對唯一的畫面,你永遠只能想像,永遠無法真的到達。我向你描述,窄巷的天空中,穿插了多少電線、木條,斑駁的磚牆究竟褪成了幾種顏色,門前矮凳上的男人,到底以怎樣自得其樂的姿態去度過那一整個夏天的時光,如果我感覺到的是濃縮的強烈的印象,你永遠只能知道感覺,永遠無法真的感受到。

  畫面總是會說話,替自己、也替拍攝的人。
 
  以前總認為,如果畫面本身夠美、那不是誰拍都一樣嗎?我知道構圖、顏色也知道焦點,但我後來知道我錯了,我忽略了、深度。無論是人物還是靜物,總要有敏銳的感覺去組合,而不是快門按下之後一切便結束了。

  那本重慶老巷子的攝影集,總讓我想起之前曾看過的一位台灣女攝影家,一個關於九份今昔的攝影展。同樣是山城的九份,類似的蜿蜒階梯、類似的曲折小巷,不同的是這些影像都有當下的對照,一樣是黑白照片,除了歷史的軌跡、更多了時空的變遷。

  常言道:「景物依舊,人事全非。」,但這種連好像不會改變的背景,也都慢慢改變、甚至消失了,兩兩對照之下的衝擊,絕對不只是聽聞或文獻上的記載可以體會。

  那時候攝影家還很開心的跟我談,關於她先後替九份拍下的影像,但我對其中一張跟別的都不一樣的照片印象深刻,那是一個女孩害羞又開心的偷看鏡頭的笑,攝影家說,這張照片其實是不合格的,因為不是客觀、讓鏡頭消失的畫面,但她實在無法捨棄相片中那個女孩的笑...

  相對於物體,人抽象的情緒更難描述,就像現在,不論我加上了多少形容詞,你始終看不見那個女孩的笑、是屬於哪一種笑、背後又藏著甚麼樣情感。這又想起那張雜誌上多麼撼動人心的異國少女的照片,還有一個每天給自己拍一張照片的女人,時間繼續經過,說的或寫的都不足以傳遞。

  於是有些時候,有了畫面就以足夠,哪怕萬語千言,都還是闕漏。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apowluca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