作者福原義春為資生堂名譽會長,本書集結了他在「東京新聞」、「中日新聞」等報紙的連載小品,以回憶錄的方式敘說了從小到大一路以來的經歷。

全書依照時間脈絡分成七大章,先從「本籍銀座、出生於神田—1930年代至戰敗」開始,描述童年時光日本的政經與國際狀況,一直到第二章「時代的變遷邁入社會新鮮人」中,戰敗的影響以及他畢業後投入社會進入公司的歷程。到了第三章「賣力工作、用心學習高成長期」,開始在資生堂一連串的磨練,第四章「文化力就是資本力在海外學習傳統與創新」意外調派到美國,一場艱困的戰鬥,也在其中克服萬難並也明白了,最核心的價值來自文化的涵養。而第五章「改變社會、改變自己經營者的人生路程」,因為臨時接任了社長的職務,而正式成為了公司的經營決策者,經歷挑戰與改變,進而在第六章「與社會共存資本與文化的結合」中,觸角延伸向外,除了國際間的交流、認識非營利組織外,也創辦屬於企業人的藝文雜誌,最後在第七章「終於有所體悟走過複線人生」中,放下資生堂的經營事物,接觸諸如文化經濟學會、攝影美術館甚至公益法人的改革。而複線人生亦是本書的原文書名,所謂的複線除了經營與從未放棄過的養蘭外,也說明了參與社會、文化等等異於從商的事務,並不能真正完全的分割。

在成為公司高層時,有心更改大公司的積習與毛病,作者自承不是那種天生的領導者,即使沒有強大的魄力,但身為領導者就必須以身作則,帶頭改變。「我們要告別熟悉的大陸,航向不可知的小島。沒有航海圖,唯一的指引是天空的星星。而星星就是顧客。」而對於員工的指導,也因此有別於絮絮叨叨者,「常有人會說,要栽培蘭花很困難吧?然而,我只不過是和蘭花生活在一起而已。其實蘭花不需要人特別照顧,只要空氣中的溼氣,陽光和空氣就足以成長。我認為,這和公司的員工是一樣的。」

另外,有些事情,當下可能並不明白,回頭看時才理解了累積的發揚,亦即文化,所以作者也不斷自己進行也鼓吹著,「文化性創造有助於經營,同時,就如同投資的累積一樣,過去的創造將成為新創造的基礎。」

他最後的感想是,經營本身並不是容易而且充滿樂趣的,豐盛的獲得來自這一路身邊的人與際遇,就如同他舉卡蒂埃-布列松的話:「不是攝影本身另我著迷,而是拍攝時周遭所發生的一切,以及美好的事物讓我渾然忘我。」《瞬間的記憶》。

不過老實說,我覺得這本書的書名太大了,以至於閱讀後有種言過其實的感覺。對於文化創意產業,或者經營學來看,不能說沒有,但主軸應該就如原書名一樣,是關於福原義春的複線人生,讓我們理解了一個人從何而來,遭遇了什麼又改變了什麼,在他到達了現在這個位置,看見的風景不同於常人,而那風景又是什麼。

(但這樣的標題的確比較吸引人,若非如此,光看他的名字也不知他是誰:p

 

其他延伸:

  1. 「文化打造極致創意in 博客來:

        http://www.books.com.tw/exep/prod/booksfile.php?item=0010407025  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apowluca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